新社区看“新标语”——印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采访见闻

临近春节,走进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兴民社区,精美楼房的黄色墙面上,一条条红色标语映入眼帘。这些标语通俗易懂,大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08fa0ec08fa513de0f6b76e3c9829f6b3fbd921.jpeg@f_auto
印江兴民社区全景。
“十三五”时期,印江共有3.1万名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大山、住进新家。兴民社区就居住着从该县各乡镇搬来的群众1918户8679人,是印江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新社区承载着搬迁群众的新生活、新梦想。从一条条宣传标语,可感受到新社区蓬勃的生机、新市民昂扬的精神、新生活幸福的美景。
标语一:携手共建新家园,齐心铺就幸福路
兴民社区有一条醒目的红色标语:“携手共建新家园,齐心铺就幸福路。”
正跟随社区干部,准备入户走访的新市民蔡文林手指标语说:“正如标语写的那样,新家园需要大家一起建设,新生活需要大家一起奋斗。”
蔡文林老家在印江天堂镇水田村,过去偏远闭塞。父亲身有残疾,母亲种农活供养三兄妹上学,生活十分艰苦。2018年底,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蔡文林一家5口搬到兴民社区。
d009b3de9c82d158c6474d2981ff65d5be3e4266.jpeg@f_auto
大学毕业回到城里的新家,蔡文林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还义务当起楼栋长,积极协助社区干部开展工作。
去年6月,蔡文林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搬新家、住新房,激励我感党恩、跟党走,努力为新家作贡献。”
“携手共建新家园,齐心铺就幸福路。”这条标语已深深印进了兴民社区群众的心里。社区副主任杨文说,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社区群众快速融入新环境,建设新家园的激情高涨。
杨文本身就是搬迁户,搬到新家后一直担任社区干部。社区群众较多,工作繁忙,经常忙到深夜不得空闲,常常连接孩子放学都顾不上。他说:“只有自己更加珍惜,才能把新家建设得更好,让生活更幸福。”
d4628535e5dde7116e637a2da41ab2169f1661be.jpeg@f_auto
社区干部走访搬迁群众。
“携手共建新家园,齐心铺就幸福路。”这不仅展现出搬迁群众珍惜新生活、建设新家园的激情,更体现了当地政府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决心。
脱贫攻坚期间,印江拿出县城最好的地段倾力打造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兴民安置点是其中之一。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该县尽政之所能,全力推进安置点的建设和发展。
强化组织建设,在县内9个安置点成立党支部,配强干部、完善机制、建强功能,夯实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实现安置点建在哪里,党的工作和活动就覆盖到哪里。
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共青团、工会和妇联等群团组织和教育、医疗、就业等行业部门帮扶联动机制,从就业、生产、生活等方面不断促进搬迁群众安居又安心。
同时还围绕安置点公共服务,健全完善学校、卫生院、休闲健身、农贸市场、红白喜事场所等配套设施设备,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所,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卫生服务中心各9个,实现搬迁群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业有所扶、事有所办。
标语二:家门口务工真好,兼顾一家老小
“门口务工真好,兼顾一家老小。”这是兴民社区内,巨泰鞋业门口的一幅标语。
车间里是火热的生产场景。数十名工人正忙碌在生产线上赶制订单。从印江新寨镇乐洋村搬来的田霞是其中之一。她说:“工厂就在家门口,既能挣钱,还能顾家。”
728da9773912b31bbfcf825782ed4a77dbb4e12b.jpeg@f_auto
2018年,随着大多数搬迁群众一同入住兴民安置点的还有巨泰鞋业等就业车间。巨泰鞋业管理员李晓霞告诉记者,目前车间就业的80多人,多数是社区的搬迁群众。
田霞一家4口搬到安置点后,为照顾两个孩子正上小学的孩子,就一直在鞋厂务工。她说:“工厂计件算工资,管理灵活,方便接送孩子和照顾家庭。”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据介绍,兴民社区在最初的规划建设中,就把就业作为重要内容,特意为就业帮扶车间、就业微工厂等留足了空间。
目前,仅兴民社区就有2家鞋厂、锡箔纸厂、藤编厂等就业帮扶车间,能满足社区200多人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b151f8198618367a7f8fa477d087f7d9b21ce51d.jpeg@f_auto
织牢就业网,除了帮扶车间稳就业,该县还通过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公益岗位、产业项目带动等多种方式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难题。
田霞的丈夫因病导致肢体行动不便,就业困难。了解情况后,社区通过公益性岗位,让其参与环境卫生清扫等工作,每月也有400多元收入。
据统计,目前印江结合搬迁群众劳动力实际,共引进就业帮扶车间15家,促进搬迁群众自主创业45户,累计开展搬迁群众培训2602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1036个,引导入园就业2600余人,搬迁劳动力家庭真正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
1ad5ad6eddc451da484bb59db1082e6bd116320d.jpeg@f_auto
“保障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中心。”印江生态移民局局长田进前说,2021年他们便开始谋划在新民社区打造就业创业“孵化园”,通过引进更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搬迁群众及县城区劳动力提供就近就业岗位。
项目谋划后,印江自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得到东西部协作资金大力支持。今年6月,该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建设。
“门口务工真好,兼顾一家老小。”就业创业“孵化园”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3800余个。第一期工程预计今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可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目前已有8家企业正在洽谈出租合同。
标语三:走进来是农民,走出去是市民
下午6点,兴民社区居民王梅,准时来到文化广场旁的环城购物广场上班。她说:“从种地农民,到上班市民,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2018年底,王梅一家从龙津街道大竹村搬到安置点。当时,王梅的丈夫刘世雄因精神疾病缺乏劳动能力,2个小孩正上大学,家庭开支主要靠种地维持。
2cf5e0fe9925bc31d5d5b9b0562af1bcca137014.jpeg@f_auto
搬进城,万事兴。刘世雄的病情逐渐得以缓解,如今跟随亲戚到广东务工,刘梅则在家门口的超市上班,大儿子毕业后在杭州上班,家庭年均纯收入超过了3万元。
从靠土地吃饭到就近就业,王梅一家渐渐摆脱贫困,成为真正的新市民。在兴民社区,很多搬迁群众都像王梅一样,通过搬迁从农民变成了市民。
转变新角色,更要融入新生活。该县通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阅读空间、文明储蓄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小广场等阵地,推行文明“积分制”管理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法治教育、德育教育,引导社区居民摒弃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
42a98226cffc1e17da8f9eb744658a0e728de902.jpeg@f_auto
据介绍,为强化安置社区治理,该县加大安置点人防、物防、技防投入,规划设置警务室、综治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场所,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形成“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工作机制,将组织网络嵌入社区治理和群众生活一线,全面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不仅如此,近年来该县还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物业管理自管新模式,通过“党建+物业”“物业+治理”“物业+服务”“物业+就业”的方式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去年,兴民社区便通过院坝会,与搬迁群众共商共议物业管理、费用缴纳等相关问题,最终达成共识并组建社区自己的物业管理部,实现了管理更有序、服务更贴心。
采访结束时,夜幕已降临,一盏盏夜灯亮起。兴民社区文化广场上,群众打起金钱杆、跳起广场舞,呈现出热闹而温馨的幸福场景。
37d12f2eb9389b50b5e2d1b48fc099d0e6116e3d.jpeg@f_auto
“搬到社区后,我们10多个老人组成文艺队,平时在广场上练习,还经常受邀参加县里举办的文艺活动,老年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70岁的搬迁群众黄廷禄,正领着10名老人在排练金钱杆,他们身后有一幅醒目的红色标语:“走进来是农民,走出去是市民。”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田进前说,印江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决策部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贵州样板的生动乐章。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jkgc.hnxcbhd.com/7006.html

(0)
上一篇 2024年2月5日 下午1:09
下一篇 2024年2月5日 下午1:10

相关推荐